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公車簡介

臺北市市區公車早期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,僅有51條路線,營運車輛651輛,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,行政區域擴大,人口增加,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,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,欣欣、大有、大南、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,路線增為90條,營運車輛增為847輛,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、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,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,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。

為了提升營運效率,「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」於1976年成立,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、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,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。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,中興、指南、台北、三重、三重市公車(今首都客運)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,當時分配路線149條,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,實際行駛1984輛。

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,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(今交通部公路局)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,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,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,此後,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。

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成立後,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,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,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。

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,自此,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。

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,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,車輛數約3,500輛,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、幹線公車、捷運接駁公車、山區公車、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,另為提升公車營運績效,針對部分路線班次搭乘需求低且不固定之班次納入預約制,藉以加速推動公車有效減少無效率班次,期能永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、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。